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年10月10日。
作者:每晚·瑾山月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先讲一个“小镇做题家”的故事。
2009年,一个22岁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公司,做助理顾问。
接下来的3年,他全年无休,天天加班,确信只要努力,就能出人头地。
果然,在同一批实习生中,他率先转正,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
他志得意满,便毅然辞职,创建了一家咨询公司。
可下海后才发现,自己一无背景,二无资源,三无特色,除了能吃苦,毫无优势。
最终他赔光了本钱,连生活费都赚不出来。
但也是这次经历让他顿悟,真正的“单干”,并不是去当个体户,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去经营。
意识到这点后,他重新规划职业方向,加大学习力度,打造个人品牌,增强个人产能……
仅仅几年后,他就成为一名年薪百万的老板,并根据自己经历,写了一本名为《单干》的畅销书。
这个人,就是知名媒体人陈欢,也是商圈里“超级个体”的代表人物。
在书里,陈欢用了上百个生动的案例,向大家讲述了各行业的单干达人,是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家企业,我们就是自己这家企业最好的管理者。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卷,而赚钱养家的我们,也越来越难。
如果不想又忙又穷,不妨做自己的CEO,打造个人商业帝国。
经营自己的产品
在书里,作者先讲了自己的一件糗事。
当年下海前,他在圈子里大小也算个人物,不管是投标,还是做项目,客户都第一个找他。
辞职单干后,他便自信满满地搭建自己的人脉。
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
没想到刚一联系,对方便说:你是谁啊,有钱就合作,没钱就走人。
他这才意识到,离开大公司,自己就是一“三无产品”。
作者在书里感慨:“从专业能力到商业价值没那么简单,让能力变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有卖点的产品。”
那如何经营自己的产品呢?
作者举了个例子。
有位高数老师,想在业余时间写作变现。
一开始,他在网上分享生活感悟,可点赞的人寥寥无几。
某天,他突发奇想,上传了一些有趣的解题思路,还讲了几个生动的教学方案。
没想到,竟引来了数万人围观,还有不少家长留言,愿意为他的在线辅导付费。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一有空就在网上给孩子们答疑解惑,而他的指导,往往又准确又有趣。
一年后,出版社找到他,帮他出了好几本培训教材,线上课程。
而这套书,不仅被学生们奉为解题宝典,还帮他赚到了上百万的版税。
有个挺扎心的真相:
只有“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值钱。
对咱们普通人而言,能力就是最好的产品。
别让自己成为流水线上,随时可以被取代的螺丝钉。
找准特长,在专业领域深耕,才是当下最该做的事。
很多时候,赚钱的契机,往往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把你自身的能力,打磨到极致,你才能吸引到真正属于你的客户。
经营自己的口碑
巴菲特曾说: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
出门赚钱,破局的关键点,其实不在背景、资源、运气,而是一个人的办事水平。
许下的承诺,能否兑现;经手的合作,能否达成;职业技能,是否专业;待人接物,是否真诚……
比起取巧钻营,踏实靠谱地做事,才是一个人行走社会最好的名片。
在书里,作者说但凡他接触过的超级个体,无一例外,不具有响当当的口碑。
儿科医生蒋女士,见不少家长忧心孩子的身高,便整理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喂养办法、运动计划、作息时间表。
但凡有家长来咨询,她都耐心解答,手把手教人怎么做,给不少父母们吃了定心丸。
做汽配销售的M先生,你只要联系他,不管什么时间,什么事情,M都会把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帮忙向老板砍价,更换零部件,售后的追踪服务……每个环节,他都绝不让客户吃亏。而他自己,也因为办事靠谱,成为公司的销冠,有了不错的年薪。
作者说:对个人商业来说,光有产品不行,还得把产品品牌化。
通俗点讲,就是你有“货”,还要想办法“广而告之”。
而推销自己的方式也很简单,真诚和靠谱,就是最好的必杀技。
毕竟,没有什么比品行更能称得上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忙他人之所需。
经营好一个优质的口碑,往往是推开财富之门最好用的那块敲门砖。
经营自己的产能
写书过程中,作者采访过上千名事业有成的人。
他本以为对方会总结出什么人生哲学,但接触下来,大家提供给他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法”。
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学课程做笔记,有人每周都去跑市场做调研,有人广泛参加商业论坛社会实践,有人定期参加培训向学者请教……
也就是说,这些超级个体,都是名副其实的行动派,不是在行动,就是在行动的路上。
作者总结说:“商业思维再好,没有行动,一切也只是镜花水月。”
就像生活里很多人,明明要写方案,偏偏刷了一晚上视频;明明有个好想法,却迟迟不去实践;明明看到了风口,却一直原地踏步。
很多时候,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脑力,而是有效的行动力。
书里,有个公式:*好结果=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
而持续发力的诀窍,就10个字——短期靠意志,长期靠习惯。**
最终,行动所创作的结果,就是我们作为超级个体的产能。
举个例子,当你懈怠时,先靠意志力,快速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再调整节奏,凭行动的惯性,持续向前。
如此一来,创造力源源不断,所实现的价值,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人只有先提高产能,才能有可以用来换钱的东西。
经营自己的定位
作者在书里写道:
“稀缺是生态位,最好的位置一定留给最稀缺的人才。”
也就是说,凭借稀缺性找准定位,才不会被轻易淘汰。
看书时,对一位全职妈妈的故事很有感触。
这位妈妈,在照顾几年孩子后,忽然萌生了创业的冲动。
起初,她跟着微商干,花光了积蓄囤货,才发现被骗了。
后来她又借钱投资美容院,不巧碰上疫情,又以失败告终。
一时间,她万念俱灰,恨不能一死了之,却又舍不下家人孩子。
无奈之下,她只能求助心理医生。
在治疗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也发现很多宝妈和她一样痛苦迷茫。
于是她一边自我疗愈,一边考心理学证书,还学着做PPT,短视频,直播课程。
那几年,她深入研究“女性疗愈”这一领域,最终,成为一名很有特色的宝妈咨询师。
你看,投机也好,跟风也罢,都有惨败的可能性,唯有找准适合自己的赛道,才有可能遥遥领先。
作家水木然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是否能正确给自己定位。
而做到这点,唯有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调整自己。
多涉猎知识,多观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看不到,却专属于你的机会。
经营自己的愿景
书里有句话,很现实:
“一旦选择了单干,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作者有个朋友,曾在咨询界混得风生水起,但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出差。
舟车劳顿下,不仅身体吃不消,还因无暇陪伴家人,搞得家庭关系很紧张。
一次病倒后,这位朋友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他并不想拿命换钱,他最想实现的,是打造一款咨询类产品,把自己解放出来。
于是,他定下目标,开始下血本做研发,终于在一年后,成功推出产品,顺利转型。
作者说,如果你从来没想过“自己”这家公司的意义,那你一辈子只能是“代工厂”。
你是否认真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天赋在何处,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资源……
其实,赚钱就像射箭,先立好靶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而经营愿景方法也不难,书里的这三点建议就很不错:
1. 定好大方向,切忌目标过细。
很多人,在有了大方向后,会反复细化目标。
结果,目标越细碎,内心越焦虑。
大愿景在前,发挥灯塔作用就好,之后的行动,才更重要。
比如,你想成为芭蕾舞者,就尽快找老师学起来;你想开网店,就马上研究流程。
只要大方向有了,人做起事来就像顺风驶船,很快能步入正轨。
2. 切分时间,分段推进。
作者打了个比方,经营目标就像建房子。
要在时间的推移中,把体系搭好,把地基打牢。
给目标一个进度条,将时间合理切分,而后分阶段层层推进。
人只有具备了计划性,才能被时间推着步步向前。
3. 过程管理,专注当下。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明明想好要干什么了,又忽然思绪万千。
赔本了怎么办出现纠纷怎么处理,失败了会不会很丢脸……
其实,每一股思绪,都是你通往愿景的绊脚石。
所以,作者才反复提醒大家:
“一定要爱上过程,在充实的工作中,体会当下的快感。”
只有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才有后劲和心力往前走。
很喜欢《单干》里的一个比喻。
每个人都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而这家公司的名字,叫自己。
和普通企业一样,若想效益好,“自己”这家公司,也应设立完善的部门。
有销售部,负责打造个人产品;有品牌部,用来烘托知名度;有运营部,靠行动提升产能;有研发部,通过学习稳固竞争力;有战略部,规划未来愿景。
而几个部门的有效联动,正是超级个体的诞生过程。
说到底,不管在哪赚钱,最终拼的都是个人实力。
谁先经营好自己这家企业,谁将率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