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11摘录(启发大,适合常看)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年9月25日。

没有危机感会导致失败
我在工作中充满危机感,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能力,想换工作时就有较多的机会。而有不少人也想换,但是没有合适的机会。
再扩展想一想,我在感情方面稍微有点被动,缺少危机感,这极有可能导致婚姻上的失败,求神帮助,不要自傲,谦卑寻求。

一直想着怎么能把自己的媒体用起来,把自己的经验价值传播出去,帮助别人。这三个月来,自己在找工作和朋友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可以总结一下,发表出来,给其他人一些参考

找工作中的面试和谈薪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当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

抱怨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不解决任何问题。

你的成绩不会随着抱怨自动提高,你的工作不会因为抱怨自动得到解决。

比较是没有尽头的。

漂亮的没学识,有学识的没身材,有身材的没背景,有背景的没能力……

有这样比较心理的人,不是在努力证明自己可以,就是在努力证明别人不行。

但实际上,不论是哪一种证明,都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

因为如果它是真的,即便不证明,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而如果并非如此,那你就不是在证明,而是在演,甚至在装。

总之注意力浪费了,时间也过去了,但是自己却没有因此成长哪怕一点点,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对,关键就在于这里: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之所以没有自驱力是因为你学的东西不是刚需。

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这两种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为什么有的人更有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实际上我们早就讲过了:有的人活在未来。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

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冒险。

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总会给出清晰的依据,以及自己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依据和理由并非一定正确,但一定足够清晰,并能够通过实际反馈来修正。

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

努力成为专家,是我们躲避财富风险的唯一方法。

真正的专家从来不能完全消除掉风险,只是知道如何让风险降到最低,进而保证自己的收益。

定期总结经验教训,是帮助我们认清风险的好方法。

人有冒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按照正常的理性来判断局势的。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成长”。

抛弃一夜暴富的幻想,踏踏实实每天积累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投资回报能够长期稳定在一个状态,你才有机会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我们的思维由一个个概念塑造,而每一个概念又被语言所定义。所以归根结底,我们用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最终决定我们的行动。

一个工作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没有给你成长的机会。

如果预测的准确率高到一定程度,比如 60% 以上,那么也就是说,10 次里有至少 6 次预测准确,那就一直预测下去,不仅要预测,还要用钱去“赌”——长期来看,一定会赚钱,赚很多钱……你应该能反应过来,其实准确率并不需要高到 99% 的地步,哪怕是确定地高于 50%,比如 51%,那么“长期来看也一定很赚钱”。

对于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这句话:

不要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

在我看来,所有不能改变行为的概念和知识,基本等同于无用。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教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写作。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人们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是指另外一个人。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站在对面的某个人怎么想事儿,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码是“这一类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数人如何思考” —— 毕竟,刚刚就说过,这世界主要是由人构成的,你了解人的类型越多,数量越多,你对这个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这世界真的想要究竟是什么。不要抱怨这个世界。马克·吐温说的好: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可能是由于把太多没必要(或者没那么必要)的条件放进来,进而导致选项全部被过滤掉。而亚马逊当初的选择最终被证明为是极为明智的,肯定是由于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只放进来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并确实严格依据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去筛选,最终找到那“难得的选项”。

当初在选择的时候,要么是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条件,要么是在某个必要的条件上没有做到足够苛刻…… 就这么两个原因,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教,海量阅读,搞来搞去,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而这样的恐惧会让人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而自己则又失去了一次锻炼“选择能力”的机会。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便开始了。

偶尔会听到别人问我:

每天想那么多不累吗?

其实我只是知道,如果我现在不多去思考,好好选择的话,以后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我要吃的苦头可能是现在的数十倍都不止。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几乎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最终失败了,你的失败依然高于别人的成功。

Herman Pontzer 的观点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方式,是你要找到一种能够令你感到舒适的,同时又相对比较健康的饮食模式,按这个模式去践行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最核心的关键,是找到一种能够自发持续实践下去的饮食方式,而不是强行靠意志力「坚持」下去。

简而言之:使得我们能够长期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是舒适感。

我们之所以能持续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喜欢它,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正反馈,觉得非常舒服,没有负担,不需要额外去想着「我要坚持」「我要努力」 —— 只有这样的事情,才有可能长久。

如果这件事情同时还是有益的,对我们能够产生正向的效用,那就非常棒了。

所以,如何才能坚持养成一个习惯?最关键的诀窍,就是不要「坚持」,而是通过不断的微调、设计和尝试,找到一个既比过去好一点,又能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了。

说一件现在坚持了很久的事情,放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在写一部小说或者叫网文,因为不想受读者的影响决定完结后再发出,全部的稿子目前都只在我手机里,也就是说除了和身边零星朋友交流之外没有任何外界的反馈。这种情况下,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写到了七十万字,架构了两代人三个国家七八方势力五十多个人物的故事。过程中有时思路中断达到一个月,因为念念不忘还是能继续,改了两次大纲废掉了累计十万字左右的稿子,有时还可以在当天工作八小时之余写六千字。
到目前为止的收获,文字表述流畅性显著提高;获得了随时随地快速进入专注的能力;被它驱动读了一些军事史、财政史、生活史等资料;以及最重要的,扩展了许多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我觉得假如这是一件我写多少字就给我多少钱的事,很可能我就真不会做了。而现在回头看看,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