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1年2月14日。

泥土自有芳香,伟大始于平凡

—再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1

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静下心来真正的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从学校毕业上班半年多去书店买的上中下三册,在下班的休息时间开始看,作为一个才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才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同样是因为精神上的迷茫对于生活充满各种想象的憧憬和现实里中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冲突矛盾,我打开了这本关于人生和生活哲学的书以寻找心灵上的那些茫然的答案。抱着这样的心态当下班后所有的同事小伙伴出去玩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宿舍翻看着这本书,前前后后一个月终于读完了这本爱不释手的手。

读完第一遍最深的感受是,对于孙少安和田润叶这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间的纯洁爱情感到惋惜怜悯与些许怅惘,为什么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而对于一个读过书一直想去扒着火车去外面想寻着他自己世界的孙少平,对于现实他内心的矛盾和他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多少次他想这也许是命,上完高中回家好好的做他的农民,帮家里出一份力,分担家里负担,改善家里烂包的光景,但他又是那样的不甘心,尽管他一直不知道他想去的那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我被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作为一个农民子弟的质朴、善良、道义的男子血性和一个读书人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思考并身体力行去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顽强意志以及对于生活所经历的一切苦难的态度所完全折服,这是一个内心世界多么强大的人啊!当时最深的感受是人活着经历所有的苦难都应该是正常的,只有这些苦难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读完第一遍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写一篇读书笔记,只是若有所思,对于那时我所经历的,我觉着我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的工作性质,我可以把我自己内心认为的那些苦和现实矛盾及个人追求平衡好,对于自己所做的选择我应当能负担起责任和对得起我内心的选择。在迷茫与现实之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到了期限无论是否仍然迷茫,我应该去走我自己想走的路。也许依旧像少平那样,我内心的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我也同样不清楚,但我应该有勇气去寻找那个世界。

现在看来这些当时的体会,才发现带有些那时学生时代的一些稚气与纯真,当时很多没有想通的问题现在也有了新的感悟,这也许正是当年我从学生才走向社会时,那样一个年龄段和所经历的一种感悟与体会,但这也并无妨碍那时我需要这样一本书去充实我那茫然的精神世界。也许人活着总会被很多的问题所困扰,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他对于生活以及人生的思考,也并不影响活着的价值,最害怕的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思考中而迷失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有些事不是等我们要想明白了才能去做,也许想要想明白的那些事我们这一生都得不到答案,这是一个很大的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哲学命题,我不敢肆意地去妄自理解也不敢去菲薄地评价,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对生活的经历和思考,每一个经历都是他自身的价值体系组成,也许真如孙少平在经历了生活的那么多苦难之后他得出的他的基本生活哲学观点“人活着,唯有劳动才会真正让人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而他也正是这样通过劳动一直思考着自己那内心迷茫的精神世界。是的,在这一点上这也正是我们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人类的劳动属性才把我们人类从这样一个自然世界里划分出来构成了一个我们人类社会的世界,这也正是劳动所创造出了价值,同样这也应该是人活着的价值。

在这里我同样疑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物质(财富)与意识(价值)的关系?是的,当人通过劳动从大自然的自然世界里分离出来后,让人有了意识属性(也就是所谓的实践是意识的来源),而物质是产生意识的基础,意识又反过来能动指导实践。这样一个意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过程,我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怎样的正确看待财富?又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2

人活一辈子,有两个不能决定,一个是出生,一个是死亡,但可以决定的是夹在出生和死亡之间的人世间的这段生命。出生决定了人生出来的出身,而死亡是不管是什么出身,这是自然的法则。然而命运之石抓在自己手里,你求不得的莫强求,要做的是把自己能做好的事和应该做好的事做好,在平凡的世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这就像孙少安和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们一出生就是农民的身份,而这只是决定了他出生的身份,而身份代表的是一个划分人不同身份的符号,无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医生、商人这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在人格尊严上和人的属性上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这个社会要正常运转无论是缺少哪一个身份的人都无法正常运转,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我们这个繁华的大千世界,从这一点来说,那些平凡的人同样伟大,没有底层,也就没有所谓的上层,也许这就是平凡的意义。

在孙玉厚老汉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穷苦农民的质朴与辛勤的劳作的缩影,尽管家里贫穷,对于子女的教养,在这个正直善良的庄稼人身上他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那一代人身上的美德与大义,在兰香通过自己省吃俭用剩下的一块钱给他为家里分担负担时,老汉问女儿上学哪里还来的钱,兰花怕自己的爸爸知道自己这是省吃俭用省下的钱,骗父亲说,钱是自己捡的,老汉在寒风中执意拉着穿着单薄衣服的兰香到村口桥头去等待丢钱的人,在兰香喊着,“爸,咱回去吧”,老汉说“不行,咱人虽穷但捡到的东西咱一定得归还”,看着在寒风中冻的发抖的女儿老汉在三问女儿钱是怎么回事,女子说出了钱是自己在学校生活费省吃俭用省下的时候,老汉流泪了,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披在了女儿的身上,他哽咽说到“是爸对不起你们兄妹,你这是正在长身体呢,每天吃着黒馍馍,走咱回家”。是啊,少安十二岁从学校回家就帮着这个贫穷的家开始分担家务,少平常因为吃不饱考试饿的发晕,常还怜悯接济同样苦难的人,因为五块钱的学费和哥少安打架要退学,是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也早懂事,通晓人情明知世故,尽管因为家里贫穷,对于自己子女的愧疚老汉常自责自己,但作为一个父亲无疑他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也最受儿女尊敬的父亲,因为他把他身上最伟大的那种善良的质朴品质正直同样留在了自己儿女的身上,这样的财富是比什么物质财富都珍贵的精神财富,因为人身上只要具有这样巨大的内在的善良品格,无论当下他经历怎样的物质贫穷,他的内心是幸福的强大的,而这内在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总有一天同样会让他们的物质财富也会富有起来的,因为这是一群善良的质朴的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

3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我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什么样的意识观念,反之什么样的意识观念又反作用于什么样的生产力,同样在社会发展的漫长道路上也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双水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道路曲折艰辛,苦难着,同时也辉煌着。小说从1975年2、3月间的天空切入,“天空飘洒着细萌萌的雨丝,夹杂着零星的雪花,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即将过去,但那正真温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这对于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来说是一个再也平常不过普通的日子。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过程中,双水村人同样从睡梦中醒来,所有的人都像往常一样,上生产队参加祖国建设大生产劳动,这些朴实质朴的劳动农民,对于生活日子充满着美好的向往,但又同时大多数人日子拮据的过着生活。生产大包干以集体为主导统一生产、供应的计划经济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新中国成立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已经是对于一个过去在睡梦贫困中,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列强双重压迫下的旧中国最伟大的翻天覆地的改变。带有着受封建统治阶级和列强压迫旧的思想观念的最质朴的农民,参与到新中国的社会主工业化建设中来,他们用他们那最勤劳朴实的双手耕作在这厚实的黄土地上,尽管受到旧观念束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朴实。

是的,在双水村的建设过程中从来都是矛盾层出,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村民与村委领导之间的,村委领导之间的,村委领导与公社领导之间的,但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参与这些农村建设的人从不会因为这些个人的恩怨而在村建设之中不明事理,真正遇到事时,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互相帮助扶持正是集中体现了那一代人最美的善良品质,从大包干到生产承包责任分包到组到户,对于作者塑造的这个18岁就当队长的孙少安来说,虽然家里光景过得烂包,但对于整个石圪节公社来说,无人不知晓孙少安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农民子弟,能被所有人所尊重这是他做事为出来的人,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质朴善良、孝顺、血气方刚又不失理性、信义、不怕犯错敢于创新的无畏精神和利他品质,为分担家里负担供弟弟妹妹上学12岁就辍学,大包干时为村民日子能好过些,偷偷划分猪饲料自留地,干旱时上游村子筑坝截水他向上游村子讨水那给自己额头的一转头和六碗酒(当然,这里边再去仔细思考,还有很多东东,对于河水这公用的资源当遇到天灾干旱,就成了半私用资源,原本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上公社来找上边领导调解,在少安说了这样的办法可村委又为什么没这样做,在少安晚上十二点未回到村里,双水村人就集体豁了人家上游村子的坝,最终造成了决堤又死了金家兄弟金老三的悲剧,少安被洪水冲走以为孙少安牺牲为少安开追悼会的闹剧,这时天下起了大雨,这里边的一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人心永远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总是喜忧参半),那句“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是他对于生活最坚定的信念,是的这正是最勤劳质朴的那些耕作农民的所具有的美德的集中体现,他们相信只要人务实,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总有一天生活的光景会过好。是这么个道理,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生产责任制之后这个善良的少安永远没有忘记同样苦难的同村村民,他的砖厂带领着村民一块共同致富,大家的日子光景也越过越好。也许这正是那苦难里的辉煌!

黄河水终究是清了,可孙少安和田润叶这对从小青梅竹马的有情人终究是没有走到一起。他没法取他心爱的润叶,因为家里光景不好他是农民身份、田福堂反对这些都只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客观原因是他的那颗伟大的善良的心在那个特定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无奈又心甘情愿的选择,他知道身处在困境中的受整个原西县人民爱戴的福军叔处境的艰难不易,他更知道福军叔是为了整个原西的人民生活才陷入了艰难的困境,为了整个原西县的人民能吃上白面馍馍日子的光景能过好,他才做出了这样的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爱情的心甘情愿的抉择,然而他又是幸福的,生活让他遇到了不收彩礼又心甘情愿嫁给他的秀莲,这个同样朴实勤劳通晓世故人心的善良农村妇女被少安身上的所有厚实与正直及那善良的心所打动,她是那样深爱着少安,最终无论泥泞风风雨不离不弃陪着少安把日子的光景过得越来越红火,可却累坏自己的身体得了肺癌。这里边最可怜的可能就是同样善良的润叶和向前,在少安结婚后,润叶那道内心的坚固防线也被完全崩溃了,但她完全可以选择不和李向前结婚,但出于对她二爸的爱戴和二爸当下处境的同情怜悯之心,同样做出了和少安一样的选择,牺牲自己的爱情和一个完全没有爱情的李向前结婚,向前是那样的深爱着润叶,然而润叶却一直不能面对这样的自己,这两对同样善良的人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走到了一个屋檐下却只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的弄人,上帝让两个同样善良的人走到了一起,却在同时折磨着两个人的心灵。当上天夺取了向前的一条腿时,润叶心灵深处那颗善良的心再次让她意识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她义无反顾的向组织申请从黄原地区调回了原西县工作,陪同向前一同走出他心里的阴影,一边照顾着向前一边给他勇气面对生活,最终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人和睦的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结局啊!

当向前一直不能正视自己失去一条腿,以及秀莲得肺癌后,两个人做出同样的选择,都让自己心爱的人再做一次选择,当看到这一幕时,我的心灵被这种内在的善良的利他品质所完全浸湿,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啊!也许这世间最伟大的爱,正是这种放下了占有,用心完全无私的给予。可是生活没有假如,这是润叶和少安他们共同的答案,也许并不需要去回答,这已是最好的答案。

从双水村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这样一个缩影中,我们很难窥探整个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道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从公社生产大包干到生产责任制包干到组到户那一段道路是曲折艰辛漫长的,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这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志终归是人民的意志。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在所有社会的改革中也同样如此,改革说到底,革的是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及制度,以服从新的时代下人民的意志。

4

我们每一个人活着都想追求自己内心里的那个世界,可在现实里的世界要想到达内心里的那个世界,却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生活里真正的强者不会是因为现实的残酷就放弃了自己内心的追求,而是能坦然接受残酷的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依旧热爱生活。就像孙少平一样,他内心的那个世界尽管模糊,但他依旧向往那个世界,在他没法去追求他的那个世界之前,他坦然的接受家里光景不好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的现实,从高中毕业回到家里干活帮哥哥分担家里负担,在帮哥哥办起砖窑后,家里光景好了起来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这种在别人眼中的幸福安逸,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揽长工开始,在生活里去体验追求他想要的生活。是的,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漫长艰辛的,既与现实战斗着,又与自己的内心斗争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对沉重生活的深刻思考的结果。

从孙少平身上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那些沉重的苦难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正视自己如何的去活着?

孙少平也从来不是完人,他也有着因为贫苦自内心的一种自卑,这一点从他上高中时总是在所有同学打完饭后,他总是最后去拿自己那两个“非洲”馍馍,当他每次最后去拿自己那两个黑面馍馍发现同样因为家里贫苦的郝红梅和自己一样时,他内心不由升起一种怜悯同情之心,在这种相同的处境下,这也许更让他体现到了一个男人能抬起头的尊严,在他内心深处对这个同样苦命的女同学充满同情但他内心深处又渴望能有这样一个人去仰慕他,在他打篮球时故意吸引郝红梅的注意,在学校学生参加劳动他又故意把最好的铁锨分给郝红梅,然而他忽略了和她同病相怜的郝红梅同样也自卑,她同样怕别的同学因为少平故意把最好的铁掀分给她,会引起别的同学的说三道四和异样的眼光,当侯玉英说破了这层脆弱的自卑的又同样有尊严的弱小心灵的那层薄纸时,她在也那以控制自己的眼泪跑着离去,这种因为家庭贫困的客观实际构成了他们内心所有矛盾的交织重叠。

这是生活抛给孙少平的第一个问题,人应该怎样去面对贫困(自卑)?是的,因为这件看似很小的事,却灼伤了红梅弱小的心灵,对于孙少平来说这个刚入高中的少年来说,在因为他的这样一个行为,他内心说不出的对和自己经历相似的女同学的一种感觉,说不上是喜欢或者爱郝红梅,但他内心又希望能从这个女人身上体现一种大男子主义或者说存在的尊严,然而可怜的郝红梅终究是选择疏远了他。她选择了和家庭条件更好的顾养民好。

郝红梅心理简略分析:

从她内心深处来说,对于她这样一个出身家庭成分不好又家庭贫穷,别的同学都吃的是“欧洲”馍馍,次之也“亚洲”黄面馍馍,穿的都是像样的衣服或者说没有补丁的衣服,而她穿的是浑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却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去拿自己的那两个黑面馍馍,她内心深处渴望和别的同学一样,至少不会被同学用异样眼光看,因为贫穷的原因,她更渴望这种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她家里能供她出来上高中已实属不易,她同样知道三年高中上完回家一切如初,贫穷还是贫穷,她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只能通过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这一点来时她选择和顾养民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命运之神终究是是弄人,在高中即将毕业看着以后要和顾养民生活在黄原城,在同学都互送毕业纪念礼物时,在她买手帕时因为钱不够,买的礼物不够送,这时她内心深处的自卑之心又猛然而生,就在这一念之间,在她顺手拿人家供销社手帕的这一瞬间,她的命运又被这之手拽回到了现实里,这时在心里已经相对成熟的孙少平又出来了,他没有因为以前的这些事而对郝红梅心生怨恨,他那内心深处的善良总是那样的朴实,当他把这个事顺利妥当的处理完,出现在郝红梅面前时,那个女人痛哭的已全然失去了精神上的所有支柱,这个女人此刻的命运就掌握在孙少平手里,可以这么说,这次少平相对成熟的心智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太大问题,让侯玉英他爸和店员及侯玉英都保密这件事,一则考虑郝红梅的尊严,二则他希望这个和她同样受苦的女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可当人心遇到利益时,人心这个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揣测的,尽管孙少平是侯玉英的救命恩人。是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对于小人物在别人手中也许就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许这代价对这个小人物来说就是一生的代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这种让人两难的事,一个与我们不太相关的人物他的一个疏忽的举动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但对于他来说可能是致命性的错误,小一点影响到他的职业发展,大一点影响到他的个人命运。就拿一个送外卖的小哥来说吧,一般订外卖时配送时间都有时间要求,但有时小哥也可能因为各种太多的事,而不能准时给我们送达,同时又忘了事先告诉我们一声,他之后又给我们解释这些事实时,诚恳的承认错误并承诺保证下不为例,希望我们网开一面不要给差评,如果我们投诉他给他差评这可能会让他失去饭碗,是的,可能一开始我们因为他没通知不能及时送餐或者告所我们退餐另订一家而心中不快,但听了小哥的解释之后又看到了他的悔改之心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也许他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若他是有心人我想这样的错误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若他是无心人他在我们面前这样一番精彩的表演对于我们也无重大损失,一次两次犯错可以,三次四次时他的公司自然也会解雇他。而这样一个解雇对他无非就是一次成长的代价。

毕竟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误不怕,只要可教就好,能改就好。由此可见在生活中遇到两难之事时,一言以概之:与人为善,平心做事,勿失原则。(好像扯的有点远了)

在郝红梅和顾养民好后,我们这个从小和少平长到大的铁兄弟田润生在少平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这事看不顺眼帮着自己的兄弟孙少平教训了一番顾养民,对于家境出身好可以说并不应该怕事的顾养民却打心里从没想过报复润生和少平,在那一代人的那个时代发自内心的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这种内在的美好品质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儒家文化给我们来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这种品质无论贫富贵贱都是那样的光彩照人。而真正的好朋友兄弟也许就是这样,不打不相识,能越过身份上的差距,在人格上成为至交。而谁又能想到多年以后,润生不顾家里的反对,最终家里人终究是同意娶了这个已经是一个孩子母亲的郝红梅做妻子呢!而且一大家子人日子也过的很幸福!这无疑也要归结于人的心灵,归结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强大的内在的善良品质。这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伟大,同样是那一代人的伟大!

当孙少平还在为郝红梅和他彻底划分清关系后而烦恼时,这时我们可爱善良并大方有礼的田晓霞出现了,她是那样的调皮又善解人意,虽然少平看起来在这样一个同龄人里和别人不一样,但在心里他又同样对生活和人生充满种种疑惑,在我看来,晓霞算是少平人生的半个启蒙老师,另外一半老师是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少平自己对于这种经历和人生之间关系的内在深刻思考,正是这种外在生活的表象之间的差距更衬托出了少平内在的一种和别人的不一样,而这一点也正是田晓霞欣赏和敬重这个贫穷平凡的农家子弟的原因。

从相互聊世界文学开始,晓霞把各种自己看过的书都借给孙少平,到两个人时长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的心灵交流,一个是贫穷农家子弟,一个是干部家庭条件优越的千金闺女,在那样一个年龄里虽然身份差距巨大,可两个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内心的一种善良品质却是那样的相近,不同的只是出生决定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视野也各不相同,正是这种互补的心灵交流让两个人对于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善良的晓霞一直给予这个内心自卑的男人的一种尊敬和鼓励。(同样这里我们还得考虑家庭教育及成长环境和父母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两个家庭教育孩子方面,这种从小到大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双方家庭的这种对子女的价值观念的深厚影响基本一致,那就是做人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道义的人,第二,少平家自几代人贫苦农民身份的生活和传统的根深的儒家文化思想影响,以及他这种内在的自卑和家里人这种根深的门第观念的影响,在少平高中毕业后回家不联系晓霞这也是正常的,包括他后来离开家在黄原揽工他内心想这个女人,但到黄原大学门口,只是向里张望。这种根深的出身门第主观观念是这种想法产生的主要根据。但好在晓霞有一个开明的不戴颜色看人对孩子足够尊重和对孩子心灵疑惑给予良性引导和启示的好父亲,以及晓霞遗传了所有父亲的这种优秀与善良品质。这两点是晓霞和少平能交往和最终走到成为男女朋友的客观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终究是漫长曲折的,在经历生活中种种苦难的洗礼之后,看清了生活真正的面目之后能正视自己依旧笑对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在少平和晓霞更深的交流中,晓霞让这个自卑的男人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自卑,他让这个男人知道有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是无法改变的,就像家庭贫困不能改变少平吃黑面馍馍,即使他每次最后在没人的时候去拿剩下的那两个属于自己的黑面馍馍,但依旧改变不了他吃黑面馍馍和家庭贫穷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这种内心的自尊和自卑的冲突并不能因此而得到缓解,而唯一打败这种自卑的方式就是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以自己的内在的人格魅力弥补这种自卑的缺陷才能获得更大的尊重。自此生活抛给这个少年的第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他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这种物质贫困的生活现实。

时间飞快,高中三年时间转眼就结束了,毕业的离别也总是让人伤感,伤感的是大家在一起经历的三年已难以割舍的深厚友谊,此刻就要分离告别,伤感的是对于自己内心深爱的姑娘却没有勇气说出心里想说的话,伤感的是以后生活的方向还不知在哪里?就这样少平带着迷茫与不甘心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双水村,他的铁兄弟田润生也回到了双水村,当他二叔孙玉亭和润生他爸村支书田福堂合计在村里办初中班出于公出于私为他俩解决工作问题时,可最后意外般的只能要一个老师,所以润生选择了当兵,就这样把那个名额留给了少平,在润生当兵的三年里少平承担起了照顾润生父母的孝道,有时候男人之间这种兄弟情谊是言语无法描述的也不用意会。就这样少平当上了村里初中的老师,可是时间不长,就因政策原因要撤销这些零散的村落学校以把学生并入到资源条件相对完善的公社学校,对于少平来说,从高中毕业回家能当这么一段老师的时光无疑是幸福的,他可以安心的多看看书比出山劳动挣的工分还高,他内心里感激这段经历,在他告诉家里学校要撤销他不能在当老师了,他内心同样是痛苦的与迷茫的,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步路该如何去走,但他内心又是那样坚定地,因为他同样知道他不能这样一辈子就呆在农村。

他备好了最后一堂课,教室里就只剩下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似乎就是他自己的童年,他告诉这个学生这一堂课我们讲的内容是“世界”,学生听得是那样的认真,我想这应该也是他讲给自己听的。世界那么大,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一直想走出去看看去寻找他自己内心的那个世界,可他却从没走出去过。

生活啊生活,你抛给这个读过书的年轻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可你却从没有给他一个答案,也许这些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就是他所经历的所有苦难必须得靠他自己去感受。

在哥哥的砖厂办起来后家里光景相对变好后,家里安排他到村里当会计,他依然放弃这份相对安逸的生活,因为他的内心是那样的挣扎,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确定下来,尽管他的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他依然不清楚,但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他要走出去去寻找自己的那个世界,就这样他带着迷茫他离开了他的村庄来到了黄原城,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存吃饭问题。

生活无情人有情。在这里他遇到了好人曹支书,这个20岁出头的青年尽管在技术方面没有一点优势,但凭借自己那副务实肯干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内心的善良人格品质征服了这群有些带有异样眼光看人的人。他看中在曹支书这揽的人生的第一份工,一天宁可拿比别人少五毛钱的一块五的工资,也不让曹支书给他加工资,在曹支书的媳妇看到这个后生所吃的这番苦后,稚嫩的后背因背石头磨出几道血痕也是那样的为这个年轻人心疼,打算给这个后生结工资让他走,硬是被这个后生身上的一股憨劲质朴善良所打动,把他安排到到后山钻炮眼相对轻松的一个岗位上,换掉一个包工头的亲戚,在下雨天包工头故意刁难他让他一个人接着干,他同样以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压住了自己的火,再后来一次放炮炸石头时,当确定已没有人在附近时,他点燃了炸药的引信,包工头突然出现在了爆炸范围内他不顾一切冲上去救了包工头一命,当然这里边还有钻完炮眼把自己的饭留给他吃的好工友大哥,是啊,这个后生和他哥哥孙少安一样,对于生活从不肯认输,有同样把信义看的比生命都重,他用这些最包容的善良信义品质从心里边打动了这群社会底层的人,曹支书出于私心,想着以后让少平做他的女婿,为他解决了黄原市户口的问题,当少平知晓此事的原因后给曹支书说明他的意愿后,曹支书也同样理解他,最后还给他介绍铜城煤矿招工。自此这个后生的命运轨迹又踏上了一段新的艰苦的征程。无情的生活折磨着这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后生,但生活也同时也让这个后生体会着生活里的人情温暖。

有时候我时常在想,我们人生中到底谁是我们的贵人?命运的轨迹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能说的明白阐述的清楚的大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路要想走的远,必须自己把自己做好,脚踏实地,不怨人忧天,在高位不自高,在低位不自低。剩下的不确定性就交给生活去回答吧。

当然在黄原城对于我们的少平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收获了自己和田晓霞的爱情,在晓霞即将毕业时,这个自小经历苦难的后生鼓足勇气突破了自己从前所有的自卑和身份的认识,在下着大雨天出去找他心爱的姑娘,当到宿舍得知晓霞不在宿舍,他把伞放下径直就奔着一个地方而去,是的,他心爱的晓霞在那棵大树下边等着他,临别的话语总是让人略显感伤而不愿去言说,他们静静的在雨中凝视着远方,约定两年后的今天还是此时此地在这里相见。就那样少平用他的衬衫为晓霞遮着雨送她回了宿舍,在晓霞到宿舍后看到少平那把伞时,他们是那样的心灵相应,她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她冲出宿舍去追这个自己一直喜欢的青年,是的,当年高中毕业都没有勇气说出的那些话,生活让他们经历了这么多,这一离别时刻生活已给他们足够勇气让这两个对于生活和人生有共同理解的人去面对自己也面对对方,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让着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而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同学来说,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要能达到这样的共通我想已经是很难找到了,当物质成为主导我们意识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是否还能够很好的能动指导我们去更好的认识物质?如果爱情婚姻的大殿里放满的都是物质,那么人需要被关爱与爱的心又在哪安放?(当然,在我们90现在的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不是说有了物质才有爱情,但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有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享受的能力和责任担当。)

当孙少平到了煤矿后,孙少平对于他人生的这第一份工作他是如此的珍惜又充满无尽的新奇,尽管这份工作是那样的艰辛,但是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又是那样的喜悦,我们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年代里要从农民变成一个吃公家饭的正是工人那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荣耀,因为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于从一个贫苦农村出来的农民子弟这将是命运的改变。

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好心师傅,他也遇到了看似粗旷的雷区长,他遇到了刁难他的师兄安锁子,他也同样遇到了比他出身条件更好混工作的工友,可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无论怎样的境况对于这个厚实淳朴的从农村出来的后生来说,必将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一笔巨大财富。他用他自身的行动言行给身边的人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之课(对于工友不下井出工,他给出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答案,对于这个财富我现在的理解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劳动必将会塑造出一个人内在的人格上的精神品格,同样这种人格魅力也化解了师兄安锁子内心的傲慢和对于他的偏见,包括在他师傅死后他能放下别人的异样眼光去帮助照顾他的师娘,其实有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总爱议论别人,却很少来思考自己认识自己),当然这一过程同样是那样的艰难曲折。他内心同样也有很多矛盾(当一次上井见到高朗同学,在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之间,他同样心里难受与充满矛盾,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给晓霞写信,晓霞想通过他爸调动他的工作,他内心也同样矛盾,也许一个人内心的写照,是对于最本真自己的最好反映),他也同样犯过错误(元旦喝完酒第二天没醒酒违反安全条例带着大家下井出现了生产事故导致他受伤),可一个人的成长不就是这样在矛盾与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吗!

当然在孙少平成长的这一人生轨迹上,田晓霞这个人对于他的影响包括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占据了重要的因素。我前边说过,孙少平的人生导师,一半来自于他对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的自我深刻思考,一半来自于田晓霞人生哲学观念对于他的启示和引导,他通过自我的对于这两部分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思考融合,构成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生活价值的基本哲学观念:“人活着,唯有通过实践的劳动,才会让人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

至此,我突然想起了我们90这一代人,我们身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的时代,又正直赶上计划生育的最严格时期,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基本不用为吃穿担心的物质逐渐相对富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成长的环境下,我们形成了自我的性格,热血澎湃,敢想敢担,想去做很多事,却又不乏迷茫,不知自己的方向到底应该往哪去,又应该从何处入手,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90人身上最大的茫然。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吗?如果说思想就是一条路,当你走到一个死胡同里没有道路时,反着往回走不也算是一个出口一条路吗?也许对于这个问题孙少平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

这个世间最美最悲凉的爱情可能是,历经种种艰难两个人能冲破所有的外在观念和突破自己内心的束缚,看着那个让人期待已久的约定即将而至时,却成为了两个人的告别日期,这一别成为了永别。路遥说,在他写到田晓霞被洪水冲走的那一刻,田晓霞从书里消失的这一瞬间,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停下了笔,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是的,作者是小说的创作者,但也是第一读者,塑造的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不光是在书里有生命,同样在创作之外的现实生活里也有生命。一部伟大的小说必将是能把读者的情感和中的人物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一种共通的情感;同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必定是作者呕心沥血潜心沉淀,创作出的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经历及自己独立思考而形成的自己的生活人生哲学观点的结果。是的,我们亲爱的活泼的机灵的善良的纯真的晓霞以一种大义的方式离开了我们,但她留给我们的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精神层面的自我思考吗?正是这种心灵上的共通,她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我们要完成自我认识与自我觉醒。诚然,晓霞的离去对于孙少平而言无非是心灵上巨大的沉重的打击,然而少平并没有因为晓霞的死而沉沦,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洗礼之后,对于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他更是对生活和自己有了深刻的认知,完成了一次更深刻的自我觉醒。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给我们的答案。也是想要表达的一种力量。

当然这里还要说的一个人物就是孙玉厚老汉的小女儿孙兰香,这是作者给我们的希望,路遥说在整个双水村的这100多号人物里,她一定要带领这里面的一些人从双水村里走出来,即使就是那一两个,他也要把他们带向大城市,在这样一个奋斗史的过程中,他一定要让人看到希望,而孙兰香金秀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农村走向大城市的人,这不光是小说创作给我们的愿景,也是现实里给予我们读着的力量。也是我们读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孙玉厚老汉的四个子女这是一代人中四中人物个人命运发展的集中代表,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一下这四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我们会得到四种不同的启示。当然这个问题我在此不在赘述,希望大家自己去思考。

6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们活着总期望很多问题能得到现成的答案,谁都希望人生能有捷径不愿意走冤枉路,这可能是人的本性,殊不知每一个答案背后的大彻大悟都是厚重的经历沉淀深刻思考之结果,有些答案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或经验直接获得,而有些答案时必须靠自己的经历和深刻的自我独立思考完成自我的觉醒而去获得。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从各种资料准备到实地对于人物原型考察前期工作历时三年,这里边的工作包括同期时代背景的资料储备,同期农村现实主义题材小说研究,国外文学小说研究,及每一个人物的采访笔录等,从这些背后我们就足见作者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小说的现实场景的一种创作态度,这是那一代人的伟大,他们身上不光体现的是一种强烈使命责任感的伟大,更凸显的是一个人伟大的内在的朴实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求真务实严谨的创作态度加上他们自身的伟大的朴实的人格魅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部伟大的优秀作品。

前段时间陈忠实陈老爷子因病过世,这无疑对于我们陕西文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我记着大学时在学校还听过老爷子的关于文学创作的报告,一口纯正的西安话,老先生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创作让我由衷的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平实质朴的力量,那种深厚的底蕴就如先生的名字一样,忠实于人民的创作,厚植于乡土的情感。从路遥到陈忠实陈老爷子,我们无不发现,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来的是对生活和世事百态的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生活中体验生活的文学,又把生活的文学归还于人民,正是这种朴素平实的内在精神品格及伟大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也许这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路遥说:“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并不影响我们去追求伟大的人生,去领悟人生的大境界,去创造伟大的价值。因此,“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在胼手胝足中奋勇前进,实现自我的觉醒,自我的认知,我们才能实现对于人生大真谛的领悟。

这也是我对于在第一节末尾那个问题我思考的答案。我们唯有去经历,通过不断提高无限精神世界的自我认识,实现自我的觉醒才能弥补我们有限的物质世界的缺陷,接受正视这一不完美的客观现实,我们才能把自己从缺陷中剥离出来,才能实现本质上的自我升华。

“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方就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