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1年2月14日。

推荐理由

作者: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世界上有用的书很多,例如各种专业书籍,你不读就进入不了这个行当,但是如果你并不想进入这个行当,专业书对你的用处就不大。而这本书就如同一部人生指南,只要想改变自己人生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对于绝大多数人这本书都很有用。

值得一读的理由可归结为四点:

1.新颖性。本书所介绍的知识大多是与流行说法背道而驰的,可以改变我们很多固有的观念错误。阅读一堆老生常谈而不改变原有想法的书,无异于浪费时间。

2. 科学性。本书的新颖绝非信口开河的标新立异,而是由严谨的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唯此才能有力地颠覆旧观念。

3. 可操作性。本书不只是价值观的指针,更是行动的指南,有很多具体建议帮助你把领悟的道理付诸实施。

4. 深刻性。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判断知识是否可信的准则。

推荐人: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

笔记整理人:今夕何夕杨涛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好玩。

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即时正反馈系统会让人对游戏上瘾。

第三个境界是体育和科学的境界,值得所有人敬仰。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他们对每次升级后的技能都很敏感,他们试练作战过程中最有效的攻击方向和步法。达到这个境界的玩家把玩游戏变成了一个体育运动,甚至是一项科学研究。他们可以反复打某个单机游戏中的同一张地图而不觉得枯燥,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快感,而是更高的技艺水平,是艺术。

玩游戏实在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事情。如果你随便玩,你只能体验一点小小的快乐情调。如果你陷入即时反馈系统不难自拔,你会获得更大的乐趣或痛苦。只有当你进入更高的境界,你才可能成为游戏界的泰格伍兹。

上网能避免浅薄吗


上网的关键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到。

阅读新闻其实和看电影听音乐一样,是一种放松或娱乐活动,大多数新闻都是噪音,网上大多数文章都是鸡肋信息,价值不大但有趣,吸引我们被动上网。

高效上网的办法

1. 随便翻翻:挑选新闻

2. 略读:这一步一定要追求快,看到值得仔细读的文章也要先速读,但要临时保存下来。前两步步把大部分鸡肋信息处理掉,让好文章有机会被读两遍以上,加深印象。

3. 精读:一旦发现内容真的好到了必须要永久保存的程度,使用云笔记在线保存,方便日后查找。更好的文章甚至需要我对它们进行批注,加上自己的意见。

所谓窄框架,就是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而宽框架则是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宽框架是一种很好的决策方式。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能管住自己,该上课的时候就去上课,该写作业写做业务,多学习少看电视,这个品质就是学业成功的秘密。自控能力甚至比智商和入学成绩更重要。

真正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外部刺激有短期作用,但不可持续。如果能建立起兴趣,我们希望这个兴趣能在练习过程中,随着练习者能力的提高,练习难度的增大,而越变越强。

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越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越大。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环境,被环境压制了;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天高任鸟飞。

一个人爱好什么,喜欢干什么,能死心塌地地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上是天生的。人并不仅仅被动地等着被环境改变,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而人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基因所喜欢的环境。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

学习的关键—刻意练习


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训练必须有高强度的针对性,走出舒适区。重复重复再重复,想要学什么就应该练什么,功夫就在功夫上,功夫不在诗外。

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1.5小时,每天最多4~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刻意练习不好玩,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一万小时误导人,练习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关键的是刻意练习。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苦练了,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得练习时间才有意义。一帮人合练可能很有意思,也相对轻松,但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进步。

即时反馈的重要性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一定要随时获得反馈。

运动教练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手把手的教法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方式无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反馈仅仅出现在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和考试中。如果是几百个人一起上课,就连这些有限的反馈也会被忽略。现在很多大学把自己的课程录像放在网上,让世界各地的人随便下载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方式缺乏反馈。

强力研读(Deep Reading)


强力研读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要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此书的评论,好像跟作者对话一样。我现在的做法是把自己的评论全部放在方括号中,将来翻阅的时候那些是书里的,那些是自己的一目了然。

藏书人认为书的干净最重要,所以他们不看书;低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画满了重点线;而高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写满批注。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你还可以写下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章而产生的灵感。一本好书的每一章都能让人迸发出十个以上的灵感,也许就解决了你一直关注的问题也许暂时没用,但都非常宝贵。因为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快就会被忘记。也许多年以后翻阅笔记本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得灵感比原书更有价值。

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它完全是写给自己而不是为了公开发表的,它可以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即使做不到强力研读的笔记标准,一般水平的读书笔记对自己也有帮助,最起码加深记忆力,做思维导图真的没啥用。

读电子书可以自动抽取你的批注和你在书中画的重点,只要直接对这个文件进行整理就会得到读书笔记,不必随时翻书。读电子书一定要多批注,不要浪费那无限的空白处。

强力研读要求慢读,但很多著名读书人速读却很快,这就是武功。对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书,可以采取听有声书的方法阅读。听完之后把心得灵感读书笔记录下来,有空整理成文字。只听一遍,30分钟书,一般录音3-5分钟,只有精华才会被我复述在录音中,剩下的是我的心得和评论。

笔记本就是力量


记笔记是人们大脑的延伸,通过个人笔记本不断总结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长知识。理解知识需要笔记,使用知识也需要笔记。

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就如同长在他们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他们都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中的什么位置上去。有人叫这套体系为心智模式或矩阵,有了这套体系,才可能对相关事务做出出神入化的眨眼判断,而不靠什么灵感或直觉。

记笔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真正的高手只藏笔记,把一本书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等于拥有这本书,把PDF文件存入硬盘不等于拥有这个文件,把好文章收入印象笔记不等于拥有这篇文章,只有你把它们全部撕开、撕碎,再重新组合成你自己的东西,它们才真正属于你。我们要做的就是吃进很多信息,然后生产笔记。

钱钟书如何做笔记:

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养成的。因为图书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

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笔记永远保存;

外文笔记共有178册,中文笔记数量于此相当;

凡读书笔记,必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论文笔记则记下刊物出版时间(方便日后写作引用);

笔记之外,还有日札,是自己平时的心得体会。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因此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步,牛人也走一手,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比你走得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了最有价值的地方。执行这样的效率,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谁能做到不看无聊的文章,谁能做到不去刷新网页,谁能做到不看电视新闻?牛人都能做到。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所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怎样提高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意志力薄弱时不愿意做选择。

疲劳决策原理:销售先用低价产品让你决策疲劳,然后再向你介绍高价产品。先易后难,顾客对购物体验评价往往更高。

提高意志力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比如提出一个有效的练习办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

健康经济学


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假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很可能还是这样选。

一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里,更高的风险必须给人更高的价格。

每个人都知道加班可能会损害健康,然而大多数人在工作和健康之间仍然选择了工作。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败却还要干。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任何一个人面对一份资源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是否争夺这个资源。如果你选择争,而又另一个也选择争,那么你们二人就要产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会损失适应值c,也就是说在冲突中取胜的人获得的适应值是r-c,而失败的人则会白白损失适应值c 。过度自信者的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吗,就算有人争,也许他还不如你。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逼地计算得失概率的时候,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如此算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就要比一般人大得多。运气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夺魁者本色


要想在某一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刻意练习。但有水平是一回事,遇到竞争场合能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是另一回事。

女孩能清楚地估计自己面对的困难和具备的优势,所以会主动寻求帮助,并且会得到帮助。而男孩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输,如果输了也不会寻求帮助,他会拒绝承认自己输了,实在不行就干脆放弃这个项目。男人在决定参与竞争前并不在乎失败的风险,可是竞争中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放弃。女人总能合理评估竞争风险一般不爱竞争,但是一旦参与了,就算遇到挫折也常常能坚持下来。男人的竞争模式似乎比较蠢,但过度自信和敢出手恰恰是男人的优势。

从对策论来讲,竞争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博弈,这种竞争就好比体育比赛一样终有结束的时候,你在比赛中必须全力以赴,比较强调爆发力,更适合男性或战士参加。另一种是无限博弈,竞争永远在进行,讲究持续咧,需要你能够在其中偷偷自我调整和恢复,更适合女性或者颤士参加。

研究者认为生理因素大约只能解释40%~60%的竞争力,后天教育和文化传统仍然有作用。

改变规则是屌丝的特权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举例:全场紧逼打篮球法。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当宅男们绞尽脑汁纠结于简历这么写好还是那么写好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工作都已经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

弱联系的强度: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整天跟你混子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必然很接近,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富人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亲朋好友话说多了就没新意,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

避免陷入成熟的强联系中,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所有人都喜欢强联系,但是熟归熟,工作归工作。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信息的时候,弱连接才是最佳选择。

坏比好更重要


损失厌恶爱,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败,人们对负面情感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情感。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作来说,该做什么早就有人设计好了,你就算有损失厌恶也用不上。但有一类工作却要求我们必须超越本能,这就是做决策。大到领导一个公司,小到买卖股票,只要你的工作要做很多决策,你最好能够理性行事。

本能归本能,有些人可以超越自己的本能。他们知道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他们不轻易纵容这种情绪。他们看到好的冒险机会敢上,遭遇损失却不放在心上。他们看到好人好事主动夸,听说坏消息却能够保持淡定。朝三暮四的心理学手段对他们没用,这样的聪明人不会被自己的杏仁核绑架。

确认无误观念


别想说服我:确认无误观念,如果你已经相信一个东西了,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信息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给观众想要的,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简单概率论的5个智慧


1.随机。用成绩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来决定是否让他入学,是否给他升职加薪,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做法,对此人人都服气。问题在于,成绩可能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失败者没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应该明白自己的成功是有侥幸的。

2. 误差。偶然的失败和成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 赌徒谬误。一个人连输很多把,就会有一种错觉,很快就会赢。赌博完全是独立的随机事件,下一把结果和以前没有任何联系,已经发生了的事不会影响未来。

4. 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彩票无规律,圣经密码是无稽之谈,未来是不可被精准预测的。

5. 小数定律。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而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也没有。

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哪怕是加上家人和朋友的经验去对事物做出判断。我们的经验非常有限,别看个例,看大规模统计。理解随机现象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再轻易大惊小怪了。

一颗阴谋论的心


自然没有目的,人类社会很多现象也没有什么目的。人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运动,很大程度类似于原子在电磁场中运动,个人意愿能改变的事情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随波逐流。但即使所有人都随波逐流,复杂的系统也会出现非常激烈的事件。

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