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5英寸30毫秒原则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8月20日。

答:安全气囊系统目标点火控制策略要求:准确的点火、防止误点、漏点和迟点。

目前,国际汽车界普遍采用的是5in-30ms的准则作为点火控制准则,其含义是汽车碰 撞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5in时刻的前30ms时刻是气囊目标点火时刻。

加速度法…■这种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上的加速度信号來实现的,当加速度信号超过预 先设定的阈值就发出气囊点火信号,使气囊充气。

速度变量法…■通过对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积分即可得到速度变化量,当速度变化量超过 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加速度坡度法■-■在对加速度求导之前,先对测量得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在对滤波 过的信号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坡度,当这指标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功率比值法…•综合了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坡度信息。

移动窗积分算法,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 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ARMA模型预报算法

1&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电气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或:汽车安全气囊对其控制器的要求?

答: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碰撞传感器、安全传感器、气囊、气体发生器、点火器、安全气囊 SRS指示灯、安全气囊ECU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其传给传感器,控制器接受 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当ECU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 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在驾驶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展开一个充满气体 的气囊,使得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驾驶员能够与比较柔软的气囊相接触,而不是与坚硬的汽 车结构猛烈碰撞,从而达到减少伤害、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目的。

(工作过程:气袋张开、吸收能量,保护乘员过程)

作者:赵玮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68577/answer/351410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般从碰撞发生到人体接触方向盘的时间只有100ms~200ms左右,安全气囊必须掌握好充气的时机。一旦气囊控制器检测到碰撞,到了恰当的时间就会发出点火电流引爆气体发生器,之后30~50ms就可以把气袋充满。气袋上设计有泄气孔,一边在排气一边在充气,充满的状态就是达到平衡,这时候缓冲效果最好,这个状态只能保持几十毫秒。如果充气过早,则安全气囊在充满气袋50ms左右就停止充气,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如果充气太晚,则有可能在在气囊冲出来的时候打到人体上,这时候不仅不能保护人体,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伤害。其他的侧气囊,帘气囊,膝气囊的原理都差不多,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点火充气的时机。

而点火时间的选取是有一套复杂的算法的,这套算法的输入就是分布在车内和安全气囊控制器内的各项传感器。传感器的类型一般有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等。对于正面碰撞,一般是发动机舱有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内部的双轴加速度传感器起作用;侧面碰撞有很多特殊性,因为人体头部和车身侧面距离非常近,如果想要侧气囊正确工作,必须在车门或b柱上安装传感器。而传感器的种类也很有讲究,事实证明侧面加速度传感器的可靠性没有压力传感器好。

由于每一辆车所选用的发动机,材料等各不相同,导致碰撞时人体的加速度不尽相同,人体和车内的方向盘,仪表盘等设备的接触时间也不同。因此每一辆车的安全气囊都是通过各种碰撞试验和仿真来确定最佳的点火时间的。碰撞试验一般做两轮,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之前用不同速度,角度,障碍物等碰撞条件进行试验,获取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数据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的研发和标定。气囊系统开发完成之后还要一轮碰撞试验来验证其效果。试验的效果评定以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等伤害值作为指标。国标和c-ncap都有相关标准,不过c-ncap要稍微严格一些